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政协要闻 > 

深圳如何优化金融服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市政协召开“一起来商量”协商座谈会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24-06-28

6月26日,围绕“优化金融服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市政协召开“一起来商量”市领导与委员面对面协商座谈会。

副市长罗晃浩,市政协领导王宏彬、梁增昌参加协商。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有关工作部署、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市政协经济委专门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对我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本次调研于2024年4月底正式启动,调研组发动130余名市、区政协委员、专家先后到资本市场学院、市税务局、深创投集团、多彩科技等部门、机构及重点企业,深入界别群众开展实地调研,并组织市、区政协委员、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创新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有关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召开多场座谈会,深度探讨深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思路。调研组还赴合肥、青岛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做法。

经过多轮次的调研和论证,调研组最终形成扎实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深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如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推动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包括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导风投创投积极支持科技创新等;强化民营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政银企动态联动常态化、深入化,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等。但调研组也发现,当前,深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仍有亟待解决和优化的问题,包括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存在不足、市属国资金融体系存在短板、风投创投行业发展面临挑战、“金融+实体”携手出海支持力度有待提升、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等。

报告中,调研组提出了推动深圳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6方面26条具体建议。

在协商座谈会上,刘苏华、李其乐等8名市政协委员、行业协会代表分别发言,分别就进一步加强政策力度,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创投支持政策,将创业投资作为深圳市建设金融强市的战略抓手、进一步强化企业出海金融服务,助力“金融+实体”携手出海、进一步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等方面建言献策。市委金融办、市工信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作现场回应。

委员建言

整合开发数据

为企业精准画像让银行愿贷敢贷

调研组发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是深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大问题。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苏华在代表调研组发言时建议,应进一步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为打通信息不畅带来的融资对接难题,刘苏华建议,要推动政务数据的进一步开放,加强对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提升银行贷款覆盖范围。

“建议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进一步整合提供政务数据,发挥‘深i企’平台作用,加强对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刘苏华表示,公共数据涵盖的信息包括:小微企业的身份信息、企业地址、公积金缴纳、社保缴纳、债务、房产、水电等,这些数据的开发利用可以助力银行更好地为企业画像,更精准高效地为企业提供适配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同时,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企业需求和融资产品进行精准画像,实现企业融资需求自动匹配,银行融资产品智能推送等功能,并逐步引入银行、创投、保险等金融机构,形成多渠道金融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便捷融资支持。

市政协委员、深圳通高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钰则建议,科技赋能金融服务,为信用融资提供支撑。她提出,可借鉴推广微众银行模式,做好科技金融文章,以大数据为支撑,无需抵质押、全线上、全天候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更高的授信额度。同时,利用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优先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先行先试。

聚焦重点产业打造创投高地

如何让金融更好服务深圳发展新质生产力?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向东建议,支持市属国资股权投资机构参与管理“20+8”产业基金,助力深圳“20+8”产业集群发展。同时,争取国家级天使母基金及更多国家级大型产业基金落地深圳;推动市属国资股权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制定相关考核任务,加大对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他还建议,打造深圳国资新质生产力培育平台,整合市属国资金融资源,加强业务协同,为科技企业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和优惠政策,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

在福田区政协委员、深圳市馨华科技有限公司CEO温馨看来,深圳应聚焦重点产业,打造创投高地。她表示,深圳出台了国内首个创投地方法规,是风投创投发展热土。建议学习借鉴各领域的创新思路,围绕建设香蜜湖、深圳湾、前海湾等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聚焦“20+8”产业集群,促进财政资金和国资国企加强与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内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一产业集群一基金”的全覆盖。同时,应深入调研筛选出一批优质的金融机构,对他们的投资项目和企业予以一定比例的社会资本和银行贷款进行跟投,这样既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多样化、专业化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又增强聚集区内金融机构的投资发展信心,营造创业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撑香蜜湖等风投创投集聚区发展壮大。

刘晓钰则提出,应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加快推进融资模式创新。她表示,应利用深圳市引导基金,针对“20+8”产业,建立融资需求收集分析、重点行业“白名单推送”、专人服务跟踪等工作机制,提升融资供需两端对接效率;适当放宽重点领域科技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条件;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推进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推动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的高效融通。

刘苏华建议,争取国家授权我市试点创投行业税收政策改革,建立投资期限与所得税税率反向挂钩机制,鼓励长期价值投资;对投资于国家战略性、安全性、卡脖子等领域的创投机构,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5%的所得税税率,引导创投资本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等。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让保险企业为“出海”深企保驾护航

实体经济出海,离不开金融服务,出海的法律和商业风险控制更应如影随形。随着巨量的实体企业和投资“走出去”,金融服务如何更好地“沿途助力”、如何帮助企业降低商业及法律风险?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竞天公诚(深圳)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周璇表示,深圳科技企业研发基础雄厚,拥有专利领先优势的制造业龙头企业,是出海的主力军。对科技企业来说,海外侵权/被侵权损失保险成为其刚需。但保险公司因海外知识产权风险较高,缺乏充分的数据积累作为判断依据,所以不敢承保或不愿意大面积承保,增加了深圳企业出海的风险及风控成本。

为解决保险机构对民营企业海外侵权等知识产权险种承保意愿低、科创企业购买相关保险难的痛点,周璇建议加大保险工具使用,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由政府通过购买再保险的方式提升保险公司为科创企业承保的积极性,利用保险工具来降低深圳企业海外诉讼赔偿成本。

周璇还建议,要推动深圳投资及实体携手出海。“建议设立政府专项基金,协同银行一起助推深圳基金投资的深圳实体出海项目,进一步简化海外投资的备案程序。”周璇说。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

创新金融服务

创新金融服务是协商中多名委员关注的焦点。

市政协委员、深圳中航信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常远认为,深圳应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升级,尤其是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常远表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快速、更全面地评估客户信用风险,从而更精准地制定信贷政策,降低风险,提高服务质量。而深度挖掘大数据的潜力,则可帮助金融机构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此外,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多中心化、透明化和不可篡改等特点,可推动深圳金融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交易数据的实时共享和追溯,确保交易的安全和可信度,提高金融服务的透明度,增强金融市场的信任度。

“建议完善互联网金融司法支持基础设施,研究设立深圳互联网法院,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刘苏华表示,普惠金融及数字金融类案件具有金额小、数量多、范围广等特点,传统诉讼资源难以满足海量案件审理的需求,存在突出的立案难、审理慢的问题。他建议通过运用互联网等基础设施解决法治资源供给的瓶颈,使大量金融类纠纷进入法治渠道,而非一味涌向投诉举报等行政渠道,从而有效缓解政府面临的严峻信访形势。

五、六届市政协委员,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执行会长兼任秘书长王淑杰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机构懂产业,产业懂金融。当前,深圳地方金融监管局已经先走一步,在金融机构开展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培训班,让他们懂企业、懂行业、懂产业。而问题主要集中在产业端不懂金融,“老会计不是融资经理”,无法跟金融机构对话。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快“懂金融”人才的培训培养。“建议政府层面在产业端,特别是在龙头企业,或是腰部以上企业,培养‘产业金融师’,让他们能够跟金融机构对话、更加高效获得即融机构支持。”王淑杰说。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