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
聚焦省两会|住深省政协委员建言深圳都市圈建设提速提质 实施规划“一张图”“一套标准”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24-01-23
2023年12月广东省政府印发《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让“圈”内各市各界兴奋不已。如何让深圳都市圈“圈”出新未来?住深省政协委员、市知联会会长谭刚建议,要以统筹协调、日常工作推进、规划体系为重点,探索“协同导向+示范场景”政策体系,通过“圈”内各市实施规划“一套标准”、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等具体举措,让深圳都市圈建设提速提质。
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待完善
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约3.68万亿元,占全省38%。
谭刚认为,深圳都市圈经济发展动力强、创新活跃度高、城镇化高度密集,且在过去区域合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当前,“圈”内各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尚未健全,主要是以“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作为决策机构,未设立实体化运作的执行机构和工作机制,重大项目调度、跨区利益协调、日常工作等难以及时顺利推进。同时,各地各专项规划未充分衔接,出现一定行政壁垒,同质化竞争、市场分割等情况依然存在,城市间一体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此外,省级层面统筹机制有待完善,跨市域项目协调推进不够畅顺。
构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服务“一张网”
“推动深圳都市圈建设提速提质,对于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谭刚建议,探索“协同导向+示范场景”相结合的都市圈政策支持体系,有效治理都市圈发展存在的政策目标与实施抓手相互脱节的机制性问题。
在谭刚看来,首先要建立深圳都市圈统筹协调机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民生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保共保共治等领域,积极发挥省职能部门统筹协调作用,鼓励深圳牵头推动跨市域项目建设,在项目审批、建设、运营等方面予以支持,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
谭刚认为,示范场景方面可以选择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议省发改委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强统筹作用,以市民出行便捷、运营管理高效为目标,由深圳牵头推动都市圈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协调,构建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
有了统筹协调机制,还应该建立日常工作推进机制。谭刚认为,应在“圈”内各地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基础上,探索建立实体化运作的都市圈协调机构,推动设立深圳都市圈合作办公室,研究事关都市圈发展的重大规划、政策、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
谭刚提出,在这方面,可以生态、民生领域的标准衔接、规则统一为重点加以推进,包括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及跨区域土方平衡城际协作制度、促进都市圈碳标签互认机制研究与应用示范。此外,还可以推进工伤、养老、失业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或归集使用,加快都市圈社会保障接轨衔接。
规划体系“一张图”“一套标准”
谭刚提出,要强化《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推动各市共同参与、共同编制、共同认定、共同实施都市圈国土空间“一张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各领域专项规划,促进交通网络、生态治理、信息共享等实现“一套标准”衔接。
他认为,可以由省发改委、工信厅、科技厅等部门牵头,支持都市圈城市探索建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光明科学城与松山湖科学城联动发展,推动合成生物研究、材料基因组、脑解析与脑模拟、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设施高水平运行,实现更多都市圈科学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在深圳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深圳要发挥好主中心的作用,以更积极更主动的作为推动深圳都市圈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谭刚说。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