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一辑 > 

成立市工商联

来源:邵钧炎发布时间:2013-04-24

    许多外商看中了深圳特区这块宝地,他们到深圳考察,就习惯地想找深圳商会(即工商联)了解政策,寻求合作。一听说深圳没有商会,不少人很感失望。当时的市领导梁湘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所以从1981年起,市里就开始了工商联的筹备工作,可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头”,一直成立不起来。

    而省工商联的负责人亦找到梁湘提意见,认为深圳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应快建立工商联。梁湘正好趁此机会请省里派人来。1985年底,经过协商,省里决定派我来。当时我是广东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委。省委统战部的领导对我说:在海外商会作用很大,现在大批海外爱国企业家在深圳投资,他们很需要商会(即工商联)提供服务。于是,我于1986年元月来到了深圳。

    经过3个月的紧张筹备,深圳工商联(即现在的市总商会)定于1986年4月28日举行成立大会。

    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市工商联设在建设路一座小木楼里。但成立大会是一件大事,所以成立时特别隆重。中央统战部、省委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和市党政领导及港澳工商界人士共800多人出席。香港中华工商总会会长霍英东,名誉会长汤秉达,副会长孙城曾、叶若林、张永珍和以曾宪梓为团长的嘉应商会祝贺团等100多港澳工商界名流出席了大会。成立大会在国贸大厦2楼举行,市委书记梁湘、市长李灏都在会上讲话。成立大会可谓盛况空前。

    为与国际惯例接轨,经上级有关部门同意,深圳工商联在机构设置及负责人称谓上均有所突破,内地的主委、副主委在这里称会长、副会长。我被推选为会长。到1990年经市委批准将工商联的名称改为了总商会。

    从工商联到总商会,均是深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必然。

    工商联成立时,只有会员120个,其中香港会员占60%。吸收境外会员,当时在全国是没有的。到1991年,市总商会会员已发展到了1000多个。

    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是市总商会的工作重点。我们大力做好会员与政府、会员与会员、会员与内地工商界的沟通工作。特别注意发挥毗邻香港的优势,团结、联系了一大批海外工商界人士,向他们宣传深圳改革开放成就,介绍深圳的投资环境。仅一年时间,就接待港澳和海外华侨、外国工商界朋友120多批、4000多人次,其中有香港、澳门、加拿大、泰国、南朝鲜等商会访问团。牵线达成贸易协议成交额1029.75万美元,引进外资折合人民币2081万元。同时,为会员提供多种服务。如为会员企业签发产品原产地证书,为非公有制企业人士出国出境申办护照、评定职称等。

    1991年4月,市总商会在深圳举办了贸易洽谈展览会,全国27个省市的200多工商联会员企业近1000人和近200名外商参加,成交额和成交意向近亿元人民币。

编辑:田小静